共同种下廉洁的种子
——来自在非中资企业的故事(上)
9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签署《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决心继续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不断完善中非反腐败合作制度和机制,共同打击腐败、倡导廉洁。
而在千里之外,工作在非洲一线的中国企业员工,正以自己的实际言行,以一个个发生在非洲大陆上的廉洁小故事,树立起中国企业诚实守信良好形象。
彻查雇员收受贿赂不犹豫
“这是一家没有贿赂和腐败的公司”
2018年8月23日,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来到卡鲁玛水电站视察,对项目工程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他的评价中专门说到这样一句话:“我听说中国水电是一家没有贿赂和腐败的公司,所以我很放心把这个项目交给他们来做。”
事情要回到2013年卡鲁玛水电站开工之际。2013年,卡鲁玛还只是乌干达版图上一个小村庄,长住居民不到100名。伴随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电站工程的建设,卡鲁玛村落迅速发展成为基尔扬东戈区最繁荣的城镇。
电站建设为当地人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仅中国水电项目部就招聘了约6500名当地员工。而与乌干达市场其他行业比较,参加电站建设的当地员工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并且逐年有所增加,远近村民都以在卡鲁玛水电站工作而自豪。
由于前来应聘的人员众多,但工作岗位相对有限,有些人动起了歪脑筋。
这是一个寻常工作日,项目部人力资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在繁忙地筛选着简历。当地主管哈密斯接到举报并立即反馈给中方主管:人力资源办有当地雇员收受应聘者的贿赂,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们安排工作。
接到消息后的中方主管大为震惊,这显然是一件性质非常严重的事件。如果任其蔓延,那么中国水电的品牌形象将受到极其恶劣的影响。“彻查!一定要查得水落石出并严肃处理!”项目部负责人这样要求。
经过排查取证后查实,一名当地人力资源雇员试图以5万先令一个岗位的价格为应聘者递送简历,并向他们承诺有极高的机率让他们获得工作。不少当地人受到他的蛊惑而前来“买工作”。
罚款!除名!通报!拉进黑名单永不录用。一系列的惩处不仅意味着此名雇员失去了一份工作,更以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和一查到底的决心,让人们认识了中国水电“公正、公平、公开”的工作作风。这个事件的处理,得到了广大应聘者的称赞,也得到了乌干达总统的充分肯定。
从一瓶饮料钱开始立规矩
“他们展现了中国人诚信干净的品质”
“从中铁二十局身上,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近年来取得了如此飞速发展。”2018年7月,莫桑比克政府一名官员这样说,“他们代表了中国企业形象,展现了中国人诚信干净的品质,这是一支值得尊敬的团队。”
而这种品质的形成,是从为相当于一瓶饮料钱的1000元莫币立规矩开始的。
2014年3月的一天,中国铁建二十局承建的莫桑比克纳卡拉走廊铁路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正在作业的吊车司机王亚峰由于未制定吊装方案,被业主现场安全工程师开具了书面不合项整改通知书和罚单。随后,王亚峰将两张500元莫币塞到业主现场安全工程师裤兜里,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业主现场安全工程师立即将1000元莫币作为行贿证据上交给业主安全经理。项目部知晓此事后,进行了调查处理,对吊车司机王亚峰做出遣散回国的决定。
事后,中方工人私下纷纷议论说:“不就一瓶饮料钱吗?老外太不讲人情了,至于这样大动干戈吗?”面对这种消极错误思想,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杨米柱立即到现场对工人进行廉洁思想教育。
他说到,莫桑比克纳卡拉走廊铁路项目的业主是世界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以其严格的HSE(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而闻名于世,他们对违反职业健康安全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并在与施工方的合同约定中也明文强调,一旦发现有行贿现象,他们有权解除合同。
与此同时,项目部党工委对全体中方管理人员开展了一场廉洁从业专题警示教育:王亚峰被自己一厢情愿的“人情交往”所绊倒,这个教训中铁二十局中方人员要深思和反省,项目员工要在“小事小节”上严实起来,在“小恩小惠”面前警惕起来,必须严格加强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在与业主管理人员交往中守纪律、讲规矩。
该事件后,全体中方人员树立起“在人情之中有原则,在交往之中有规矩”的思想意识,也正因为廉洁自律意识的提高,中方人员秉承“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使项目从最初的“水土不服”到如今与业主合作更加顺畅、正气,最终赢得了业主和当地政府的认可。
从不领误餐费到严词拒贿
“刘一筋”树起中国工人好形象
刘松,是中铁国际集团川铁公司的一名员工,一直在川铁津巴布韦分公司从事机械修理工作。
在津巴布韦的分公司,不同地域、不同工点,挖掘机、推土机、自卸车、平地机、发动机等几十台不同种类和型号的设备在运转,而五十岁的刘松是唯一的中国修理工。
在荒无人烟的山区、在一望无际的平原、在充满危险的沟壑,刘松每天都忙于穿梭奔波其间,如果他在路途上吃个误餐饭或报个误餐费也是理所当然的,分公司也有这个方面的费用报销规定。
可是,只要能够赶上食堂就餐时间,刘松都不会在路上的餐馆吃饭,也不会申请报销误餐补助。
有人讥笑他有点“迂”,也有人认为他在图表现。刘松却坦然一笑说,“食堂留了饭菜而不吃,是不是有点浪费?何必去花这个钱呢?”
在去地处偏僻而又遥远的工地执行维修设备任务时,常会出现由修理人员现场临时决定采购所需配件的事情。遇到这样的情况,刘松往往要与随行司机驱车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去采购配件物资,这时,刘松的拗劲和“迂”派上用场了。
他坚持货比三家,对于商家使出给他好处的招数,他不但严词拒绝,还要给商家上一堂廉洁课,直到买到物美价廉的配件才罢休。因此,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刘一筋”的外号。
刘松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设备维修工人,而这些普通人的小故事连缀在一起,却汇成了中非友谊之路的廉洁长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小宁 整理)
中共自贡市沿滩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自贡市沿滩区沿滩镇广场路1号
备案号:蜀ICP备17022961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访问官网
扫一扫 关注微信